近日,杭州市上城區發生一起冒充“短視頻平臺客服”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案件,居民徐某(化名)被騙198萬元!
詐騙分子利用老年人對手機操作不熟悉、擔心扣費或影響征信的心理,誘導其泄露個人信息或轉賬,造成嚴重財產損失。
現結合真實案例,提醒廣大市民加強防范,守護家中老人“錢袋子”!
真實案例警示
近日,75歲的徐某在家接到了“某短視頻平臺客服”的來電,對方稱其已加入平臺購物團,后續每月將自動扣費800元。徐某一聽,趕忙表示要取消該業務?!翱头彪S即表示會為徐某轉接“高級客服”,以協助其完成取消操作。隨后“高級客服”的電話便立即打了進來。
由于徐某年事已高,對智能手機的操作并不熟練,想要取消業務,只能聽從對方的指導。徐某按指示下載了“天e云”會議軟件,并開啟了“屏幕共享”功能,在對方手把手的指導下,一次次進行密碼操作和人臉識別。直到卡內余額被全部轉出,返款卻遲遲未到賬,徐某這才意識到被騙,共計損失198萬元。
詐騙目標分析
這類電信網絡詐騙的主要目標是中老年人,尤其是50-75歲群體。這背后有著諸多復雜因素:
1、網絡安全意識薄弱:該年齡段接觸互聯網相對較晚,網絡安全意識普遍薄弱。詐騙分子深諳此道,利用其對短視頻平臺知名度獲取受害人信任。
2、掌握家庭財政:這一群體常掌管家庭財政,賬戶資金相對充裕,成為詐騙分子覬覦目標。一句 “賬戶問題影響資金安全”,就能擊中他們對家庭財產負責的心理,促使其按指示操作。
3、信息流通不暢:社交圈相對固定,信息更新慢。年輕群體能通過互聯網快速獲取防騙資訊,而該群體卻難以及時接收。親友間防騙宣傳不到位,也使他們在面對新騙術時孤立無援。
4、手機操作不熟悉:難以辨別虛假鏈接、遠程軟件風險,易被誘導開啟“屏幕共享”功能或下載非法APP。
詐騙套路揭秘
1、冒充身份,制造恐慌
騙子自稱“某短視頻平臺客服”,謊稱受害人“誤開通會員服務”,如不取消將每月自動扣費數百元,甚至影響征信、子女入學等,利用老年人恐慌心理實施操控。
2、誘導操作,遠程控制
以“指導關閉服務”為由,要求下載遠程會議軟件,并開啟“屏幕共享”功能,趁機竊取銀行卡密碼、驗證碼等信息。
3、層層設套,掏空錢包
進一步以“驗資”“刷流水”等借口,誘導老人向指定賬戶轉賬,或通過網貸平臺借款,直至資金被轉移一空。
致家屬的防范建議
1、多溝通,普及反詐知識
向家中老人強調:短視頻平臺官方不會主動聯系用戶關閉付費服務,更不會要求轉賬、共享屏幕或提供驗證碼。
提醒老人遇“扣費”“征信”等陌生電話,立即掛斷并告知子女親屬。
2、定期檢查手機設置
協助家中老人檢查是否安裝不明軟件(如遠程會議類APP),及時卸載并關閉“屏幕共享”功能。
關閉小額免密支付,綁定銀行卡的賬戶設置每日轉賬限額。
3、牢記“三不”原則
不輕信:自稱“客服”“退款”的陌生電話、短信、鏈接。
不泄露:銀行卡號、密碼、驗證碼等個人信息。
不轉賬:凡要求向“安全賬戶”轉賬或網貸借款的,均為詐騙!
詐騙手段不斷升級
子女親屬的關心和提醒是保護家中老人的關鍵!
未經官方渠道核實的信息
務必通過官方客服電話或平臺進行核實
切勿隨意下載不明軟件或點擊不明鏈接
更不要向對方提供
銀行賬戶、密碼、驗證碼等重要信息
一旦發現被騙
應立即報警求助
網頁分享